陪着学生们向阳生长
(资料图)
【一线讲述·先行者谈】
讲述人:北京师范大学2020届毕业生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三中学教师 如先古丽
2016年,18岁的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,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,来到繁华的首都。大学四年,我身边的每位老师都在用一言一行诠释着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的校训精神。最让我感佩的是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院士,他年近九旬,却不顾环境艰苦,跟我们一同前往小龙门,全程参与动物学野外实习。凌晨四点,郑先生就带着我们出野外观鸟,还主动把羽绒服借给衣衫单薄的同学穿;中午太阳很晒,他爬上爬下为大家寻找更合适的观鸟位置……这样的仁爱精神和专业能力令人感动。一次,我给郑先生送材料,来到办公室时,他正在用放大镜凝神看书。我告辞的时候,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,给我鞠了个躬以表谢意,这种谦逊平和的精神鼓舞着我,成为我坚守岗位的动力。
一路走来,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,希望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,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。于是,2020年毕业,我回到家乡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教书,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以及两个班的英语教师。
新入职时面临的问题很多,首要的就是自身角色的转变,站上三尺讲台,就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。面对班级管理、学生管理等问题,需要我们结合实践慢慢领悟。最关键的是,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,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。走出校园、成为老师并不意味着学习的暂停甚至结束,而恰恰是一段新学习的开始,要注重自身专业发展,更新知识储备,努力提升专业素养。
入职三年来,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。班里有些偏科严重的学生,我就每天挨个谈心了解情况,分享学习技巧。面对一些青春萌动的孩子,我会跟家长一起了解他们、关爱他们,帮他们解开思想的疙瘩。我相信,一点一滴的关爱终将汇成强大的力量,帮助学生们踏浪追风、向阳生长。
(项目团队: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、陈鹏、张胜、王斯敏)
《光明日报》(2023年07月12日 07版)